查看原文
其他

侠之大者 胡金铨

山水澄明 歴史之島 2022-08-09

一本奇书:史料价值 远超《知堂回想录》


凌文超:一个偶然走入历史的孙吴县吏



胡金铨藏书过万卷


文 | 翁灵文



 ▲ 胡金铨 


在文化人中,胡金铨在语言方面是此地的好“京片子”之一,不知者还以为他世居京城,问他贵处,他虽字正腔圆回答一声“邯郸”,但一般人仍感到是个很少听闻到的陌生地处。


实则在公元前四世纪,这个地处知名度已很高,它是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,当时齐国由田忌为主将、孙膑为军师,对魏国的一次著名战役“围魏救赵”,便是解救这邯郸之围的,它在京汉铁路线上,距离石家庄不太远。


胡金铨的父叔一辈和兄长们,都是向理工实学上发展,很出了几位著名专家,也许是在这种家庭气氛中关系,他在北平著名教会学校汇文中学就读时,数理化的分数一直保持在九十分以上,英文的分数也出色,可是他没有追随父兄的道路,兴趣徙转到艺术上去,高中毕业后考进了北平艺专,和李翰祥是先后同学。


 ▲ 纪录片《大侠胡金铨》海报 

 林靖杰执导,2022年1月 


一九四八年冬,胡金铨只身从国内来香港,他没携带多少衣物,但带了两皮箱书籍,沉甸甸的,给他在旅途上添了不少麻烦。这些书中包括三十年代郑振铎所编的—套《世界文库》、四十年代出版的《开明文学新刊》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几辑《文学丛刊》、观察社发行的《观察丛书》,和一些世界文学名著的译本等,虽经过了相当漫长的三十年,大部分却至今还在他的书架上。


 ▲《世界文库》书影 

 生活书店,1935年 


他到香港第一个职业是间最初承印香港电话簿的印刷公司,职务是中英文校对员,当时这间印刷所的人都不会想到,日后出了两个颇有名气的导演,一个是胡金铨,一个是以《破晓时分》影片显露了头角的宋存寿。


校对的工作胡金铨虽优为之,但很刻板气闷,且与他所学过的美术毫无关联,经人介绍他进入了长城影业公司,隶属美工科,这倒对正了他的兴趣。


 ▲ 胡金铨与万籁鸣、万古蟾 


美工科的科长非等闲之辈,他是中国卡通制作专家万籁鸣,其弟万古蟾襄助工作,这时名画家、木刻家黄永玉也在“长城”,那部《大儿女经》的电影剧本便出自黄永玉之手。


 ▲《大闹天宫》剧照,1961年 

 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>>> 


 ▲ 胡金铨《张羽煮海》手稿 

 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>>> 


大家都是年轻人,而且对这第八艺术同样怀着新奇与热忱,自是非常相得。黄永玉曾为胡金铨速写了一幅像,很捕捉了胡的神态,现在和《侠女》在康城影展获奖的奖状,高悬在九龙又一村金铨影业公司的办公室中的同一幅墙壁上。胡金铨很珍惜这幅标志着友情与过去日子的速写。


 ▲ 胡金铨画像 


严俊从沈从文小说《翠翠》改编拍的电影获得相当成绩后,接着开拍《金凤》,这时将李翰祥邀来协助导演工作,胡金铨则担任主要演员演出,他从此踏上表演艺术这条路。到了一九六二年,从《玉堂春》《大地儿女》《大醉侠》起正式走上了电影编导之途,直到《龙门客栈》《侠女》影片,将他推上新的巅峰。


 ▲ 胡金铨在《侠女》拍摄现场指导演员 


 ▲《侠女》剧照 


撇开他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不谈,在孜孜求知方面,他确实是手不释卷,可以说无日不在阅读。


胡金铨藏书,已从南来的两大皮箱发展到今时今日的中型图书馆,三十年来,他不断地觅求与不断地选买,已有名符其实的“万卷”之多,这些书分贮在两处:一是他现在居住的距通往沙田的隧道口不远的世界花园;另一处也是在沙田区,距何东楼很近的平屋小别墅中,我们几个常和他来往的朋友,将这两处戏呼为“文渊阁”和“文津阁”。


 ▲ 胡金铨与夫人钟玲 


胡金铨的书加上他太太——比较文学博士钟玲从美国装运回来的书,在世界花园的寓所中,已可用到“泛滥”这个字汇。


一进门口的甬道上,就是一个从地板直达天花板的大书架,因是制作不久的关系,尚有些空隙可供新书群入驻。客厅中总算没再搞书架,但靠墙长沙发前的小条桌下和对坐的沙发与沙发之间小几上,却堆着不少书籍和期刊,朋友们来到奉茶时,这些散兵游勇式的书,常要暂时逃窜一下。


和客厅相毗连的是饭厅,有墙的一面又是个大书架,上面多是些较巨型的洋装书,如李约瑟从二次大战后才开始写的那部著名的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、汤恩比以四十多年亘长时间完成的十二大本的《历史研究》,和一些巨册美术图籍都放在这儿。


 ▲ 胡金铨的书房 


再深入窥测是卧室与书房,按理卧室该旖旎些吧,但他们的卧室一样有着书架,只略小型而已,不但此也,这室内还有个袖珍书桌,原来,同是爱书、阅书和研究学问所结合的伴侣,自常有着同时间写作与作研究的时候,这样自不免要多辟个第二战场了。


整层楼的最后部分是小书斋的所在了,一眼望去最显著的是工具书——各类辞典很齐全,中、英、法、日都有,内中一巨册一九三一年在英国出版的《汉英佛学大辞典》,现今已很罕见的了。这间小书房给人一种安宁的感受,当初布置好时,诗人戴天和我曾作番巡礼,他坐正在书桌后的圈椅中说道:“这是个很好的做学问环境啊!”


近期曾来港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名教授周策纵,曾于出席艾奥华“中国周”前在胡金铨家中小住过,那时期,这间小书房,便被周教授颇满意地占领。


 ▲ 在片场的胡金铨 


胡金铨所藏的书,范围很广泛,世界文学著名作品他有,中国的一些古典文学重要作品他也有,从五四到最近的一些站得住脚的长篇创作他也有,内中有着英文译本的,也尽量搜罗了。


除了文学书籍外,便是一些重要的史籍史表,文史本就是对孪生兄弟;电影理论或电影史料书他有不少,多数是英文本,内中一本研究黑泽明导演艺术的,图文并茂便很精彩;美术书他选买的很精。有本厚厚的符咒大全也摆在书架上,后来知道是他拍摄《山中传奇》时参考所用,此外医卜星相的书都有着一些。


 ▲《山中传奇》剧照 


他爱练字,铁划银钩有着自己的面目,从他所导的《龙门客栈》开始,片名、职演员表、影片中门对、信札特写等都是他自己动笔。好的法帖他在四八年来香港时带来一些,后来又选买了一些。古人的书法他喜欢米南宫、黄山谷;近人的字的喜爱沈尹默、郑海藏,家中现在所悬的也是沈、郑两人的楹条。


 ▲ 胡金铨题写电影《龙门客栈》片名 


沙田区的那间小别墅,是胡金铨的旧居,还有着许多书摆置在这儿,如大部头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《大英百科全书》《世界历史大系》,和一些文革前出的善本书等,总之是种类繁多。这地处在火车轨侧的小山岗上,轻易不见人烟,颇有着《山中传奇》气氛,很幽静诡秘,因此胡金铨常来此处编写剧本,书房的空隙有一折叠床,倦了便和衣而卧,常不知东方之既白。


 ▲ 胡金铨书《有酒学仙 无酒学佛》 


在导演群中,胡金铨的英文说写都是很不错的,周策纵教授曾在背后赞过。现在有了博士夫人经常在作个别指导,更加大跃进了。


胡夫人钟玲原籍广东,她在台湾大学研究所时,曾以一篇批评《余光中的〈火浴〉》震惊了诗坛,著作有散文集《赤足在草地上》及研究寒山拾得,和英译李清照词等许许多多著作。


 胡金铨、钟玲《山客集》书影 

 远景出版社,1979年 


胡金铨每到了美国、英国、日本,稍有余暇便钻进各大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部,老舍在抗战期间所写的《四世同堂》第一部《惶惑》、第二部《偷生》,都已在甫胜利时由良友及晨光书局印行了单行本;连刊于《小说》杂志上的第三部《饥荒》则直到七四年前迄未印行,主要是大陆方面没将它整理排印,海外则难于觅到已距现在多年的旧杂志。但一向对老舍的作品兴趣浓郁的胡金铨,却在美国史丹福大学的胡佛中文图书馆中发现刊载这第三部《饥荒》的全部无缺的杂志,便将它一页页地影印了下来,当然费了不少时间。胡金铨说:


“外国图书馆中的复印机,都是自动的,先要换够足敷用的零钱,印一张,塞入一次钱,有时印略多些便搞得手忙脚乱;幸好我时遇到在馆内供职的中国小姐,她们常很热心地来帮助我。”


 ▲《惶恐》《偷生》书影 

 晨光文学丛书,1946年 


这部由他自异邦携归的《四世同堂》第三部印稿,先由《明报月刊》连载,并邀到名家加绘插图,并在一九七五年春出了单行本,在《社会科学战线》第五期所刊出的《老舍著译目录》中,也将这在海外所辑印的单行本编入了。


 ▲ 丁聪绘《四世同堂》插图 


由于对老舍作品的激赏,胡金铨颇下了番相当功夫,在英、美、日各大图书馆中,搜集老舍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短篇文章,和评介老舍有关的文字,历年来他在这方面累积不少资料,并都作了引得卡片,在编导之暇发之为文,写了一本《老舍和他的作品》结集出版,但这本书,仅写到老舍在抗战初期的活动为止,还没写到戏肉,许多文艺研究者或是爱好胡金铨笔调风样的人急着想看下文,可是迄今尚在千呼万唤未出来中,当然是近几年他都忙着写电影剧本、拍片工作、和参加各国所举行的影展,没有较长的时间定下心来续写这类学术性与研究性的文章,有人问过他为什么还不快些续写和早日将它完整地出版,他自嘲说:


“君不见我们胡家门专出半本书吗?胡适的《中国哲学史》和《中国文学史》,都是仅有本上册,下册却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了,吁嘻!”


《老舍和他的作品》书影 

 文化·生活出版社,1977年 


虽然如此,他那半本《老舍和他的作品》,仍蕴藏着许多珍贵资料,行文也别有风格与卓见,最近香港中文大学编印的那本英文季刊《译丛》(RENDITIONS),将胡金铨这本作品节译发表了。


老舍的夫人胡系青,知道海外有这部《饥荒》单行本和胡金铨的研究老舍著作,曾托此间友人觅访,并答复了胡金铨关于老舍所提的问题二百多则。


 ▲ 胡金铨和夫人钟玲在剧组


在中国电影导演群中,胡金铨一如大师爱森斯坦,将每个镜头尽量先绘出,这样在摆摄影机时便有了依据;他在拍戏前,一定要详勘外景地处,并将它速写下来作归来思量。钟玲的摄影一向很出色当行,现在则是除了许多幅速写图外,又有着许多帧各种角度下所拍摄的照片,备参考研究了。


胡金铨和钟玲,在文学的研究上、影片的制作上,真是做到了俗语所常说的:“志同道合、夫唱妇随”这两句话。



本文原载于《开卷》杂志,1979年第11期。



点击原文, 盛夏  惊喜,好书  相伴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